如果你老实事少,不善表达,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,那么恭喜你,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,你都将会成为任人拿捏的软柿子

  • 首页
  • 快三平台官网下载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快三平台官网下载 > 新闻动态 > 如果你老实事少,不善表达,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,那么恭喜你,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,你都将会成为任人拿捏的软柿子

    如果你老实事少,不善表达,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,那么恭喜你,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,你都将会成为任人拿捏的软柿子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08 09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    图片

    昨天和一位朋友吃饭,她哭着跟我说:

    “我天天加班到晚上九点,还被领导和同事pua,现在焦虑症躯体化又发作了,整夜失眠,手脚发抖,一想到上班就害怕。”

    或许你在生活和职场圈子里,也是一个人尽皆知的“老实人”。

    口头禅从来都是将礼貌用语挂在嘴边:“对不起”、“不好意思”、“添麻烦了”、“我来吧”。

    图片

    打工作电话、开会发言、跨部门沟通前必然要打上几遍腹稿,收到消息必然秒回且修正语气不让自己显得生硬:“好的哦”、“收到了”、“没问题呢”。

    不论是不是自己的责任,只要被他人按在了你的头上就不敢反驳,且开始自我怀疑:“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?”;

    面对无理要求只会在心里抱怨吐槽,砸键盘撒气,根本就不敢找人“对线”。

    总觉得帮助他人就是收获了“人情”,有来有往是你的人生准则。他人帮了你你忙不迭请奶茶、请吃饭,你帮了他人却像泥牛入海再也没有回音。

    如果你恰好是这么一个老实事少、不善表达、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人,那么恭喜你,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,你都将成为任人拿捏的“软柿子”!

    图片

    边界是双向的

    曾看过这样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在生活和职场中,有些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软柿子呢?”

    网友回答说:“你的软弱根本就不是被看出来的,是你自己的过度礼貌、畏首畏尾、大包大揽;”

    “以及那被人踩一脚就往后退一步的底线,都在明晃晃告诉别人:快来拿捏我!”

    图片

    有的时候,你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永远无法产生说“不”的勇气,明明你已经意识到了退一步必然是自己吃亏;

    这份人际关系又不是生活中的“必需品”,可拒绝的话语到了嘴边就是说不出口。

    这是因为,你已经将“良好人际关系”内化为了一种生存资源。

    这或许是因为你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“忍让才能得到奖励”,也或许是因为生存环境告诉你“有来才能有往”。

    当然,最可能的一种情况是:你从来没有得到过被人照顾的感受,所以你下意识去照顾别人,以此来盼望别人按照你的逻辑回报你。

    但是你却忘了,人性的本质是“趋利”。你在告诉别人:“快来照顾我、关怀我。”别人心里在想:“这都能答应?那下次xx也扔给ta好了。”

    图片

   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,我们要建立起来的边界感一定是双向的,我不麻烦你,你也别招惹我;

    我要是麻烦你,我一定会还上人情;你要是麻烦我,不还清这次就别想有下次。

    心理学家Greenwald等人在研究“自我”这个概念时,从动机层面将其分为“公我”、“私我”和“群体我”。

    “公我”旨在获得“有意义他人”的评价,提升价值感;“私我”是指建立在个人评价体系中获得的个人成就,较少受到他人影响;

    “群体我”则是身处群体之间,获得群体成就。

    建立边界感的重点就是:精准识别“公我”中对你有意义的人、着重提升“私我”、建立起团结紧密的“我们”形式的群体后,再建设“群体我”。

    图片

    很多人进行人际交往的最大缺陷,就是将所有外部期望一视同仁,把所有人际关系都看成是有价值的。

    下次,当你再不会拒绝他人的时候,就可以多想一想:做完这件事,对我自己有什么意义?

    图片

    缺少“我是对的”的勇气

    曾看过一位网友发帖,说自己曾经也是职场“卑微牛马”;

    “说话一定要用“请”、让别人帮个忙好像欠了别人十个亿、永远担心自己在犯错误,只要做大项目就开始惴惴不安害怕搞砸。”

    “直到某一次,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要开个对齐会议,连上甲方一共7个人个个都忙,还有一个在外国要倒时差。”

    “时间死活凑不到一块,最近的一次要到两个星期之后。”

    “可是项目不等人,我威逼自己:先别管什么别人满不满意了!项目才是最重要的!”

    图片

    “于是按照大部分人的时间定了本周五,唯一一个时间冲突的,就做好会议纪要,到时候一对一同步内容。”

    “邮件发出去之后我忐忑不安了一整天,结果没有一个人有异议,全都是整齐的:收到。”

    没有人因为“不完美”大发雷霆,项目将会正常推进,地球也照转不误——这个世界根本就不会因为你的不讨好而进入末日。

    有些时候,你就是缺少一些坚持认为“自己是对的”的底气,所以才害怕担责、不敢表达、极尽讨好。

    但其实成年人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情,只要摆脱了这种思维,学会用利益去看待每一个人,你自会慢慢脱离“软柿子”行列。

    图片

    主动攻击一切恶意

    都说:“总把抱怨挂在嘴边的人服从性最高。”

    因为不服从的人会直接反抗,只有潜意识里倾向于“自己会完成这件事,只是很困难”的人,才会触发这种“被动攻击”。

    被动攻击,又叫“反应性攻击”,是由一定的情境线索引发的间接的、消极性的攻击(如敷衍、反话、嘲讽、故意拖延、低效等等)。

   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,人的攻击性隐藏在本能之中;

    但若是被长期压抑(例如长期被教育“服从”、“愤怒是不应该的”等等),个体就只能通过被动攻击释放情绪。

    图片

    但我们所需要的根本就不是无用的只能输出情绪的被动攻击,而是带着反抗标志的对于恶意的主动攻击:

    不要再在对话的时候以“我”为主体,说“我没有”、“这不是我的工作”,而是要将主体换成“你”,避免进入自证陷阱。要说“你为什么不做?”“和你有什么关系?”

    即使非常心虚,你也要表现出有底气的样子,因为在普世观念之中,你说的话也会随之令人信服。

    或许你生来就有着“人都是善良的”的美好信念,可进入成年人的世界,这样的信念早就应该随之扭转。

    现在你要坚信的是,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隐藏的恶意。

    善良并不代表牺牲自我,也不代表软弱退缩。恰恰相反,善良的最大前提是要保护好自己,如果你的资源填补给自己都显得不够,又何谈接济他人呢?

    -The End -作者-专序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TOP